优化运行流程 提升航班正常性
随着煤炭企业自觉调控煤炭供给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8月还将延续去库存过程,供求平衡指数会继续小幅回升。
吕梁市煤炭工业局规划科科长焦明辉告诉记者:咱这个表反映了煤炭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沿着公路,记者来到了河北省井陉县,这里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境处,是晋煤东运的重要中转站。
王建梅告诉记者,2011年,都是2011年2月份、5月份、6月份、3月份,是每个月都有一本?全在这儿,营业总额,每个月10来万,一年也就是100多万吧。当市场一片繁荣,轻易就能获取暴利时,这些潜在问题可以得以掩盖,甚至容易被忽略,但一旦寒冬来临,它们就会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逼到难以招架的境地。董事长梁春利介绍,以五千大卡的煤为例,去年的价格是在675元到695元每吨,今年到了525元到530元每吨,年终的盈利不容乐观。2011年煤炭产量为5.88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5%以上。是三个月生产的量,因为这个煤不是一次性生产出来就堆下了,有时候这个煤炭市场不好,今天堆一点、明天堆一点,就恶性循环了。
由于租户减少,物流园里门店的租赁费用也不得不下降。小公司举步维艰,大公司的境遇也大同小异。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第一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6个关键的技术方向: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高密度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容量储能系统、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以及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智能输变电技术。
主要是削峰填谷的运行,就是在低谷的时候充电,在高峰的时候两次放电,平抑尖峰,以跟踪功率的方式来放电,现在每个月电池大概每一组是50万度电。实际上智能电网从发输配用电,把它划分为5个关键领域,17个研究方向,50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③促进智能电网产业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形成,取得国际技术优势地位,推动国际标准化。2、发展智能电网的现实需求发展智能电网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在传统的电源之外出现了难预测、难调度、难控制的间歇式能源。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水电的比例比较高,水火调节困难,另外电源离负荷中心需要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更加凸显了电网安全稳定问题。也比较了电储能站和(抽水蓄能),除了在运行上(抽水蓄能)两三箱运行,这个电池储能站可以四箱运行,可以进行无功的调节,除了这个以外,它在效率上比(抽水蓄能)要高一些,它是75%的效率,就是用4度电抽水发3度电,但是它的成本目前比抽水蓄能要高的多,因为还有一个寿命问题。
因此现在也正在建设几个技术设施中心,包括雷电定位中心、线路浮冰预警监视中心、设备状态监视中心、技术监督中心、仿真技术中心和情报中心等。再就是电网所面临的问题,如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远距离大容量的输送以及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南方电网的特点包括大容量,特高压,远距离的输电,交直流并行等。⑤居民区用户互动示范。
再就是在供电可靠性,用电效率方面的提高。因此需要开展先进的节能发展标准,风波功率预测,小水电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等重要研究项目。通过技术研究来进一步编写标准,通过示范来验证技术研究,并且通过示范工程进一步指导关键技术研究的深化。在用电方面存在着和用户信息互动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正在开展灵活互动的一体化用电关键技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节能与能效评估技术、储能技术等研究项目。
要极大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要建成12个电力汽车充放电设施,来实现环岛绿色自由行,将来要围绕海南岛建设12个,在环岛公路上建设12个电动汽车充电站,这样能够实现电力用户,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实现社会和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南方电网给锂电池储能设计的功能有:削峰填谷,系统调频,系统调压,孤岛运行,电能质量治理,新能源灵活接入。
在信息通信领域,存在着分布、海量、高速信息采集、处理及集成支撑系统需完善,缺少专业的智能电网应用分析模型和统一的决策分析平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体系不够完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框架与安全评测体系不够完善等不足,准备从信息通信安全方面开展一体化信息表示模型,主网通信网智能监测、控制和自恢复技术,先进信息安全状态监测、诊断和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因此,南方电网公司着眼于从国家的层面来解决急需的关键技术,以解决规模化间歇性能源与分布式电源接入问题为十二五科研问题的一个主线。
因此南方电网加强了大电网大容量的交流电预警技术的研究,目前为研究支撑南方电网2030年直流输电规模做了一些专题。我国科技部明确指出,智能电网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将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材料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而电网本身的问题,包括网架、主设备、调度的问题可能将以企业解决为主。③建设智能变电站和设备的状态监视。所以国家在十二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部署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二期)。其中西电东送的容量南方电网约占广东的1/3。
这4个综合示范工程包含了从整个省到整个电网、一个中心地区,特别的一个区域智能电网的示范等。2011年启动第二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管理项目支撑计划和主题项目。
4、南方电网对智能电网的战略规划南方电网智能电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地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以需求引导、整体规划、有序推进、重点突破为原则,做好顶层设计,构筑一个合理的智能电网发展体系,重点方向是争取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同时开展标准研究,用标准来规范智能电网相关工作,并且有序地推进,同时开展示范先行,在取得经验以后来阶段实施。其指导思想是新能源接入、储能、用户交互、电动汽车等方面以科技计划支持为主体,网架、主设备和调度平台方面以企业为主体。
作者简介:饶宏,南方电网电力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南方电网直流输电与变电智能电网的基础研发,试验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国家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十二五先进能源领域城市电网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组织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直流输电工程关键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在调度方面面临的问题包括预警,决策能力不强,数据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应急反应速度不快这样一些问题。
冷热电联供为代表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正在兴起。定位是要构筑一个智能高效可靠的绿色电网,以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提高系统和资产的运用效率,提高用户侧的能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提高间歇式能源的整体消耗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实现智能电网智育控制示范区内,供电可靠性要希望不低于99.999%。这里也包括了十二五的计划,有4个重大的项目:江西共青城的以电网低碳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宁夏自治区的以多环节综合互动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海南省的区域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上海崇明岛的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它的原则是反应国家需求,体现国家目标,凝练重点方向,立足于自主创新,实现整体的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加快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要根本解决风电消纳问题,除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调峰电源建设外,必须立足实际,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消纳三北地区风电,主要消纳方向为三华地区,推动风电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促进风电科学开发利用。
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公司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服务行业发展。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公司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大电网优势。
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将服务新能源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新能源并网消纳、运行管理、标准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而艰苦的工作,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我国新能源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接入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这一切都与公司近年来大量而艰苦的工作有着密切关系。
公司在充分挖掘系统调峰潜力,最大限度提高本地风电消纳能力的同时,发挥大电网优势,跨省跨区消纳风电。风电和电网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公司在风电接入电网技术、风力发电及控制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促进了新能源设备制造技术不断升级和设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公司加大投入,加快风电并网工程建设。
公司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若干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起点都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其中,新疆、蒙东、蒙西等地区既是大型风电基地,也是大型煤电基地,通过实施风电与火电联合外送,可以有效扩大消纳范围,既解决了火电外送问题,也解决了风电外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各级调度协同配合,尽最大可能挖掘现有跨省跨区线路输电能力,通过优化一省乃至多省的运行方式,实现了风能资源的跨省区调度。